历年复试分数线 社会学 都是360划线的居多。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专业的考研考试科目为:方向01(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653 社会学理论(4)847 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方向02(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3)654 人口理论(4)848 人口统计学方向03(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 或203 日语(3)655 人类学概论(4)849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方向04(1)101 思想政治理论(2)201 英语一 或203 日语(3)655 人类学概论(4)850 民俗学理论与方法610民俗学概论本科目考试范围为: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类别及其特征(如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等等不同类别及其特征),中外民俗学史、民俗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考察学生对民俗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中外民俗学学术动态的了解、把握程度;②考察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经验、感受以及描写能力;③注重对学生知识结构和学术功底的考察,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理论、方法,解读、分析、阐释民俗现象以及中外民俗学文献的能力。不再提供参考书目。803民间文学概论科目考试范围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类别及其特征(如神话、传说、故事等不同类别及其特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民间文学的多民族交流关系,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及其科学写定,中国民间文学史略,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等等。不再提供参考书目。653社会学理论考生须对社会学概论和社会学理论有较好的学习和理解,并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主要理论主张分析解释社会现实。必须对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方法有较好的学习与掌握,能够较娴熟地运用于实际研究中,同时对社会学学科的主要分支学科有一定的学习、了解和掌握。654人口理论考察考生对人口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技术的掌握,以及对人口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考生须掌握:(1)人口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与分析技术;(2)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用恰当的人口学理论和方法、技术来分析及解决人口问题;(3)人口学分支学科、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常用方法与技术。655人类学概论考察考生对人类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对学术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田野调查的能力,对人类学分支学科与相关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847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考生须对社会学概论和社会学理论有较好的学习和理解,并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主要理论主张分析解释社会现实。必须对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方法有较好的学习与掌握,能够较娴熟地运用于实际研究中,同时对社会学学科的主要分支学科有一定的学习、了解和掌握。848人口统计学考察考生对人口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技术的掌握,以及对人口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考生须掌握:(1)人口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与分析技术;(2)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用恰当的人口学理论和方法、技术来分析及解决人口问题;(3)人口学分支学科、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常用方法与技术。849人类学理论与方法考察考生对人类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对学术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田野调查的能力,对人类学分支学科与相关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850民俗学理论与方法考察考生对民俗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对学术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田野调查的能力,对民俗学分支学科与相关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S1115001民俗学的理论与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考察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术功底为重点。不再提供参考书目。S2305001社会学综合知识考生须对社会学概论和社会学理论有较好的学习和理解,并能够运用基本概念、基础知识以及主要理论主张分析解释社会现实。必须对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方法有较好的学习与掌握,能够较娴熟地运用于实际研究中,同时对社会学学科的主要分支学科有一定的学习、了解和掌握。S2305002人口社会学、人口经济学考察考生对人口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技术的掌握,以及对人口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考生须掌握:(1)人口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与分析技术;(2)在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用恰当的人口学理论和方法、技术来分析及解决人口问题;(3)人口学分支学科、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常用方法与技术。S2305003人类学综合课考察考生对人类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对学术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田野调查的能力,对人类学分支学科与相关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S2305004民俗学综合课考察考生对民俗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对学术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田野调查的能力,对民俗学分支学科与相关学科基本知识的掌握。

610民俗学概论:本科目考试范围为:民俗的基本特征,民俗的类别及其特征(如物质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社会组织民俗等等不同类别及其特征),中外民俗学史、民俗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考察学生对民俗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中外民俗学学术动态的了解、把握程度; ②考察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经验、感受以及描写能力; ③注重对学生知识结构和学术功底的考察,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知识、理论、方法,解读、分析、阐释民俗现象以及中外民俗学文献的能力。 不再提供参考书目。803民间文学概论:科目考试范围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类别及其特征(如神话、传说、故事等不同类别及其特征),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民间文学的多民族交流关系,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及其科学写定,中国民间文学史略,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等等。不再提供参考书目。
653社会学理论:①《社会学概论》编写组 ,社会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 ②《社会学》,戴维?波普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③《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侯钧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④《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47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报考专业不同,参考书目不同,请考生对照报考的专业选择参考书目)社会学(030301)专业:①《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②《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③《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④《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2005; 社会工作(120422)专业:①《个案工作》许莉娅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②《小组工作》刘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③《社区工作》徐永祥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④《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2005。⑤《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654人口理论:①《人口理论教程》,刘铮主编,李竞能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85年6月第1版;②《现代西方人口理论》,李竞能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04年9月第一版。848人口统计学:《人口统计学》,刘铮,邬沧萍,查瑞传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81年第1版。655人类学概论:①《文化人类学概论》,周大鸣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②《文化人类学》(第十版),哈维兰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③《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墨菲著,商务印书馆,2009。849人类学理论与方法:①《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黄淑娉、龚佩华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②《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穆尔著,商务印书馆 ,2009。③《民族志方法要义》,申苏儿、勒孔特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850民俗学理论与方法:①《民俗学概论》,钟敬文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②《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全二册),周星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③《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高丙中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656社会工作概论与理论:1.《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04)。2.《社会学》,戴维.波普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侯均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653社会学理论:①《社会学概论》编写组 ,社会学概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 ②《社会学》,戴维?波普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③《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侯钧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④《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杨善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47社会研究方法和社会统计学:(报考专业不同,参考书目不同,请考生对照报考的专业选择参考书目)社会学(030301)专业:①《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②《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③《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 ④《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2005; 社会工作(120422)专业:①《个案工作》许莉娅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②《小组工作》刘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③《社区工作》徐永祥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④《社会研究方法》(第10版),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2005。⑤《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654人口理论:①《人口理论教程》,刘铮主编,李竞能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85年6月第1版;②《现代西方人口理论》,李竞能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04年9月第一版。848人口统计学:《人口统计学》,刘铮,邬沧萍,查瑞传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81年第1版。655人类学概论:①《文化人类学概论》,周大鸣著,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②《文化人类学》(第十版),哈维兰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③《文化与社会人类学引论》,墨菲著,商务印书馆,2009。849人类学理论与方法:①《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黄淑娉、龚佩华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②《人类学家的文化见解》,穆尔著,商务印书馆 ,2009。③《民族志方法要义》,申苏儿、勒孔特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850民俗学理论与方法:①《民俗学概论》,钟敬文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②《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全二册),周星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③《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高丙中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656社会工作概论与理论:1.《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04)。2.《社会学》,戴维.波普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3.《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侯均生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