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辛弃疾
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开篇用素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下广阔的背景.三、四句写词中出现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愈加显得温柔婉媚,但是等走到他们面前时,才发现说话的已不是什么年轻人,而是白发皤皤的老年人了.醉里,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可以看出他们精神的愉快.
下片集中写这一农户的三个儿子,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画面在继续扩展.整劳力在溪东的豆地里锄草,半大的孩子在编织鸡笼.诗人着力于“小儿“的描绘,共用了两句,占全词四分之一篇幅.“溪头卧剥莲蓬“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对此,词人感到由衷的欢喜.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之情,客观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清平乐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愁肠寸断.就象白雪飘飞的阶下落梅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
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梦中要回去也难形成.离别的愁恨正象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清平乐黄庭坚
晚春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天回到何处?留下一派清静找不到它回去的道路.若是有人知道春天归去之处,请叫它仍旧回来的我同住.
可是春天去得无影无踪什么人会知,除非你问一问黄鹂.它的叫声十分婉转,但无人能够理解,只有任凭轻风飘过蔷薇.
清平乐?说明: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三平韵,平仄换韵.
清平乐绕床饥鼠(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清溪奔快(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清平乐候蛩凄断(张炎)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月落平沙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清平乐采芳人杳(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清平乐野花芳草(韦庄)
野花芳草,寂寞关山道.柳吐金丝莺语早,惆怅香闺暗老!
罗带悔结同心,独凭朱栏思深.梦觉半床斜月,小窗风触鸣琴.
清平乐雨晴烟晚(冯延己)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清平乐红笺小字(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刘克庄)
纤云扫迹,万顷玻璃色.醉跨玉龙游八极,历历天清海碧.
水晶宫殿飘香,群仙方按《霓裳》.消得几多风露,变教人世清凉.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会昌(毛泽东)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清平乐蒋桂战争(毛泽东)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