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对您的问题按标号回答,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互相缠绕,比较难以彻底分开,请勿怪:
不大清楚为什么语言学上这个R小舌音能流行起来,但是西班牙语的更强烈,而意大利语里却没有.说明这个颤音不是拉丁语或者希腊语里带来的.
学习德语的时候一般正经的老师会告诉你,必须得学习发这个音,否则会有很多时候比较难让对方听懂.这个应该不是出于个人兴趣的考虑.
德国人确实是发这个音的,但是发的有区别,绝大部分德国人是发小舌颤音,也就是嗓子那里的小舌头震动发R.而南德和一些奥地利选手儿基本上是发大舌颤音,也就是舌头中部震动(中国养鸽子的人训练鸽子也发这个大舌音,如果你见过的话,肯定知道我的意思).大舌音比较接近于斯拉夫语系的大舌音,例如俄语,保加利亚语.
德国人发这个音并不需要像外国人那么玩命,一般日常说的很快的情况下,小舌只是轻微震动,不是很夸张,但是如果是吵架,大喊,或者强调,那你就可以听到很清晰的R.
这个含口水,做gurgeln动作,其实练练很快就能掌握,1个月吧.
词性这个东西,在英语里消失了,是为了简化,德国也曾有“学者”提出去掉词性,但是曲高和寡,必定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很多欧洲语言都有词性问题,农民拉丁语的后代法语,斯拉夫语系的诸多语言都有这个词性问题,慢慢学,适应了就好了.
舌尖儿的颤音就是按你所记录的这个姿势,然后向外"哈气“,然后自然震动。舌尖颤音和小舌颤音要练习的时候,不要用以其开头儿的词联系,比如rot,要用以辅音开头儿的词联系,比如drei,breit,这样儿会简单,顺畅很多。其实德国人学说德语是没有音标的,就像美国人不知道有英语音标这东西一样。我们中国人也不是学了汉语拼音才会说话,一个道理,所以没有什么成文的规则可言,所谓规则都是外国的学习者总结出来的,一定程度上可能正确,但是整体讲,还是语感重要,多听多说这种感觉就慢慢培养起来了。e的发音,如果说有规律的话我个人理解是,1。如果不再词尾,那么e大部分情况下就是一个[e:],发[ε]的情况主要出现是因为,非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尤其是学音标的各非欧洲民族的学习者,可以细致的区分[e:]和[ε],比如你觉得他们说的Bett是/bεt/,但实际上他们说的确实是/be:t/或者用英语音标写是/beit/,其实这些细致的区别只存在于我们的耳朵里,母语者是不区分它们的,这种情况如果学法语的话会更深刻的体会到。2.如果单独一个e在词尾就是[ə],如果以e结尾的词还是名词,那它一般就是阴性,比如,eineBitte,dieTasche。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