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赏析】
此诗字句各种本子互有出入。有的本子题为《和王七度玉门关上吹笛》,诗为:“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从诗题与诗意看,似为和王之涣《凉州词》而作。王诗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表述手法上二诗相似,都是将羌笛调名拆开,利用调名各字的本来含意,曲折委婉地表述战士的别离之情与征战之苦。自然王诗更为深挚沉重,更富表现力。但高诗也有自己的特点。前二句先写“牧马还”,后写闻此笛声,呼应紧密。后二句将《梅花落》说成是风吹落梅四处飘散,颇具深趣。
塞上听吹笛赏析
donghanjing发表于2006-3-306:23:30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赏析:这首诗充满了边塞诗中不常见的和平宁静气氛:冰雪消融,胡地已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时分,战士们赶着马群回来,明月洒下一片清辉。大地解冻,牧马晚归,暗示着边烽暂息。在如此苍茫而又澄明的夜色中,从戍楼中传来熟悉的《梅花落》曲调。风传笛曲,一夜之间传满了关山。“风吹一夜满关山”的意境与李白的“散入春风满洛城”相似。但诗中的哀怨凄清之气已被边塞和平宁静的风光冲淡,基调显得开朗壮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本诗实景与虚景交融,前两句“雪净”“月明”等景是实写,三四两句妙就妙在将《梅花落》的曲名拆开,营造成一种虚景。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片片落梅,一夜之间飘满关山。声色相融,诗句又因设问而出,更是虚之又虚。胡地并无梅花,听笛而想到梅花飘落,其实也蕴含着故园之思。只是这种情绪并不低沉,而带有一种盛世的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