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举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讲授《诗》、《书》、《礼》、《易》、《春秋》。
——《汉书·武帝纪第六》
材料二: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代,是中国古代教育史、学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教育组织形式。南宋洪迈在《容斋三笔·州郡书院》记载:“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以江州白鹿洞主明起为褒信主簿,尝聚生徒数百人,(《白鹿洞书院教条》体现了朱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教育思想,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书院办学的样式)……应天府民曹诚,即楚丘戚同文旧居造舍百五十间,聚书数千卷,博延生徒,讲习甚盛。府奏其事,诏赐额曰应天府书院,命奉礼郎戚舜宾主之,仍令本府幕职官提举,以诚为府助教。宋兴,天下州府有学自此始。其后潭州又有岳麓书院。”
材料三:1862年恭亲王奕訢等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最初只设英文、法文、俄文三班,后陆续增加德文、日文、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招生对象开始限于十四岁以下八旗子弟,以后扩大招收年龄较大的八旗子弟和汉族学生,以及30岁以下的秀才、举人、进士和科举正途出身的五品以下满汉京外各官。学习期限初定三年毕业。除汉文外其它课程多由外国人担任教习,中国教习有李善兰﹑徐寿等。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中心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产生的背景和影响。
(2)和材料一相比,书院在性质、教学内容方面有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你知道的主要书院。
(3)材料三中设立京师同文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隶属于什么机构?与材料一、二相比京师同文馆在教育内容方面有什么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