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根据“深淘滩,低作堰”的原则,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使成都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该水利工程是()A.郑国渠B.都江堰】
更新时间: 2025-08-29 13:07:56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根据“深淘滩,低作堰”的原则,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使成都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该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井渠

D.坎儿井

刘欣阳回答:
  本题解答的关键信息是使成都平原变成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郑国渠是古代劳动人民修建的一项伟大工程,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所以排除A;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所以B符合题意;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所以排除CD;   故选B.
历史推荐
最新更新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