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九歌·国殇》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个场面?赞颂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更新时间: 2025-08-29 13:21:56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九歌·国殇》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一个场面?赞颂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马莹回答:
  国殇(shāng)出于屈原的九歌.国殇,原文如下:   国殇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gū)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fú)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身首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本诗开篇描写了战争开始的情景.我们仿佛看到手持锋利吴戈,身皮犀牛铠甲的威武战士,一个残酷的战争厮杀场面.看到战车交错的激烈,嗅到肉搏的血醒;敌军来势汹汹,战旗遮蔽了天日,大队人马像乌云般压过来;敌我双方对射,那密集的箭破空乱蹿,又纷纷落地,战士在箭雨中奋勇争先;敌军侵入了我方的阵角,进而践踏了我军的行列,左右的骖马或倒地而死,或身受重伤;主将战车陷入泥土之中,战马被绳索绊住;主将仍然锤击着战鼓督军奋勇向前;两军厮杀得天昏地暗,上天为之怨恨了,神灵为之震怒了.整个原野(战场)布满了战士们的尸骸……战争的严酷与悲壮,被诗人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士们的牺牲精神,惊天地而泣鬼神.以诗歌的形式表现战争场面,虽不如小说那么具体细致,更不如影视给人以真实的画面感,但读者随着跳跃的诗句,于想象与联想中结构着一个又一个场景,却也更具自由度.诗人于有限的字句中留给读者无限的空间,也激发起读者高昂的情感.我们仿佛听到了那激战场面中自始至终回荡着战鼓的雷响、战马的嘶鸣、兵刃刺耳的对撞、战士嘶哑的喊杀……仿佛目睹了战士流出的鲜血,仿佛见到了一双双至死不瞑的双眸,仿佛感受到那悲壮、惨烈的气围,感受到那宁死不屈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战争结束了.诗人在后八句中对这些视死如归的将士寄予了深深的悼念.将士们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却一去不返.旷野茫茫,大路迢迢,沙场之上,他们虽死犹生.想当初,他们持着剑,挟着弓;而如今虽已身首异处,却仍凛然如生.他们勇敢又有武技;他们伟大的爱国精神,永垂不朽.诗人对他们报以无限的哀悼与崇敬.   此文为悼念为楚战死的将士.   殇:死在外面,非正常死亡,通常指战死的人;   国殇:一般指为国战死的将士,也可以理解为国家的悲伤,如5'12汶川大地震,举国降半旗,为死难同胞默哀,5'12国殇日!
最新更新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