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孔子是什么的代表人物之一
更新时间: 2025-08-28 22:01:24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孔子是什么的代表人物之一

刘子敏回答:
  孔子   姓名:名丘,字仲尼,后世尊称为孔子   生卒:公元前551年~前479年   朝代:春秋   籍贯: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   评价: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家世渊源   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在商朝,孔氏长支被封为宋公负责商朝历代君王的祭祀.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之一)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   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即宋厉公),自为宋国上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   弗父何生宋父周(名周,字宋父),周生世父胜(名胜,字世父),胜生正考父(名正,字考父).正考父接连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商之名颂”.他受君委命,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不争于人.   正考父生孔父嘉(名嘉,字孔父).嘉继任宋大司马.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嘉子木金父(名木,字金父)避难奔鲁,定居陬邑(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世为鲁大夫.根据古代宗法制度“五世亲尽,别为公族”,自弗父何让位至孔父嘉已有五代,子孙以嘉字为氏,遂为孔氏.   木金父生夷父睾(名睾,字夷父又作祈父),睾生防叔(名失考,为防邑大夫,因号防叔),防叔生伯夏(其字,名失考),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叔梁纥为鲁国陬邑大夫,颇以勇武闻名于时.《左传·襄公十年》载:公元前563年,叔梁纥随诸侯军讨伐伯阳.伯阳虽是个附庸小国,却长于诡计.当诸侯军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之时,伯阳人大开城门,妄称受降.诸侯军不知其诈而争入,军人方半,伯阳人猛然放下高悬的城门,诸侯军有被拦腰截断、各个歼灭的危险.叔梁纥见势不妙,双手托住千斤城门,呼令诸侯军迅速撤出,避免了一场重大灾难.七年后,叔梁纥与大夫臧孙纪同守防邑,被齐军团团围困,众寡悬殊,动弹不得.一天夜里,叔梁纥侦察好敌情,挑选精壮三百,披坚执锐,乘间突围.将臧孙纪送出重围,然后重返防邑坚守.一往一来,如入无人之境(《左传·襄公十七年》).由于他有谋有勇,遂以武功知名诸侯.   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九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病足,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复娶颜徵在,时叔梁纥已六十六岁,而颜徵在还不到二十岁,遂生孔子.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徵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十七岁时,孔母颜徵在卒.孔子十九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享年五十岁.孔鲤生子孔及,字子思,享年六十二岁,著有《中庸》,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流离一生   据《史记·孔子世家》载: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其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都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侯国.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行之一年,四方则之”.遂由中都宰迁司空,再升为大司寇.鲁定公十年(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被齐侵占的郓、灌、龟阴之田.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为加强公室,抑制三桓,援引古制“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提出“堕三都”的计划,并通过任季氏宰的子路去实施.由于孔子利用了三桓与其家臣的矛盾,季孙氏、叔孙氏同意各自毁掉了费邑与后邑.但孟孙氏被家臣公敛处父所煽动而反对堕成邑.定公围之不克.孔子计划受挫.   孔子仕鲁,齐人闻而惧,恐鲁强而并己,乃馈女乐于鲁定公与季桓子.季桓子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孔子政治抱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
语文推荐
最新更新
优秀语文推荐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