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出自什么书?具体一点.
更新时间: 2025-08-31 13:38:15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出自什么书?

具体一点.

庞新良回答: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具体讲解如下: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把利字放在前头,就引起上下争夺,上下争夺,你的国家很快就亡了.下面,你要避免国家危险,那怎么呢,要讲求仁义.仁义这个仁字,仁是从那里开始,从家庭父子、父母儿女,从这开始.父母对于儿女讲这个仁慈,他是必然有仁的.儿女对于父母尽到孝道,孝是什么呢,论语里面讲,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就是仁的根本.所以在家庭里面,父母儿女之间讲究孝慈,孝慈就是仁.所以中庸里面讲,仁是什么呢,亲亲为大,亲亲就是家庭伦理讲孝讲慈.再讲到义,义在五伦里面讲,五伦是家庭里面父子、夫妇、兄弟这三伦,家庭以外呢,社会,一个是君臣,一个是朋友.古时候君与臣,明君要用贤臣,贤臣要一定选择明君,他才去做他的臣子.如果不是明君的话,真正一个读书人他不去做他的臣子,所以明君与贤臣这个君臣之间,他是道义之交,道义之交这个义一切合乎正义.朋友也是,也是道义之交,朋友是论语里面讲,无友不如己者,无友不如己者的友,就是选择朋友都是合乎正义的,大家所讲的、所求的都是道义,这才能结交为朋友.所以这五伦在外面讲的话,要讲究这个道义、讲究一个义字.   这两句话就是说,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从来没有一个讲仁的人,而遗弃了他的亲,遗弃了他的父母.一个讲求仁德的人,他知道小的时候,父母跟他养大,辛辛苦苦的.他自己长大了,事业有成就,能够自立了,但是父母老了,不能做事情,这个时候儿女不养活父母吗,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这也是,儿女奉养父母也是一个仁.仁是孟子所讲的良知良能,从良心里面出现的.所以一个有仁德的人,他抛弃了他的父母,遗弃了他的父母,有这种事情吗,所以孟子说未有,没有.   再说,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一个讲道义的人,而把这个君主的危险、君主所交办的事情,他敷衍,他不忠诚的对待他的君主,有这样的臣子吗,没有.所以这样看起来,王亦曰你这个做国王的人也应该说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你应该说像我所讲的亦有仁义而已矣.应该讲仁义,何必一定要讲这个利,把利字放在前面,这是要不得的.这一章讲完了.最重要的,孟子开头,他的著作七篇之中第一篇第一章,就把利与仁义这两者辨别得清楚,利害就在你是一个明君,是不是讲求仁义,你把国家治得好治不好,就看是讲仁义还是讲利.修道的人更要辨别这个仁义和这个功利.
最新更新
优秀其它推荐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