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是吧!好.
土地政策,顾名思义,就是要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我国古代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耕农是经济的主体,而土地是自耕农赖以生存的根本,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很注意维护自然经济.
然而,1840年随着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寻救国之路,诞生了一些近代民主理论.其中维新思想被首先用于实践,但是其中并没有涉及土地问题.
随后,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是也没有解决土地问题,得不到农民支持.直到几次民主运动失败,孙中山终于提出了新三民主义,首次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列入民生主义,提出了土地政策.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发生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再一次体现了较为自由的土地政策.
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取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在红色解放区内开展“打土豪分田地”,使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也在根据地内推行一系列土地政策,极大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也是共产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解放战争时期,土地制度成为共产党取得广泛群众基础的有力武器.农民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必然会支持共产党.
中国近代史是抗争的历史,不能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判断土地政策.因为在这一时期,土地政策就是为了争取政权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