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与马克思
历史上有认为儒学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与马克思学说水火不相容.直至今天,争论依然.
今天中国不少学者主张,恢复让孩子学习儒家经典,大学亦有复办国学专业课程,亦有孔子学院之设,儒学大有日渐发展之势.在国外不断传来新办孔子学院消息,联合国新设孔子研究奖.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於1988年巴黎会议宣言中提到:「当人类进入21世纪,如要活下去,就必须回头2500年请教孔子的智慧.」
从上列事实可知,儒学之复兴不只在中国,如何正确地理解此种趋势,正是中国及世界文化走向的一件大事.
孔子先提倡公有制
一、孔子是封建的卫道士吗?
有人认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因为中国历代君王都利用他来愚民,来保护王朝.
如何理解这种指摘的正或误呢?
孔子所积极主张是大同社会.他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是公有制的社会,而且要实行民主选举制度.他又说:「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是起.」
孔子详细地严肃地指出,当天下为家而不专为公之后,一切人为的灾难出现了.人们不得不讲仁义,而社会的暴乱,战争的出现,是因天下为家而引起的.
孔子的看法,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相通的,那大同社会,是原始公社,那后者小康社会,是私有制的出现.
可以清楚地,明确地表明,孔子不赞同「天下为家」,以及那种不实行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而推行「世及以为礼」(即世袭王位)的社会.历史证明,中国古代君王只片面地宣扬孔子的主张,并没有依照天下为公的主张.
孔子主张以民为本,而历代国君却是以自己的家天下为本,说是爱民,只是第二位.历代文人,不少在维护王朝的家天下,曲解或修改了孔子的主张,鱼目混珠,混淆视听,形成孔子似是封建王朝的卫道士.
其实,孔子是提倡公有制在先,马克思是后来者,彼此并不是水火不相容,而是相得益彰.今天提倡儒学,正确理解孔子,是有利於中国之复兴!
正确理解明辨是非
二、历史上的反孔种种
中国历史上大规模反孔是自秦始皇开始,当孔子在生年代,对儒学批判较多的是老子与庄子,可以理解,儒学仍在发展,孟子、荀子的相继出现,又是儒学发展一个新的成就.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这个独尊,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等,实际上不利於儒学的发展.以后,给儒学添上不利的理论因素,成为维护家天下的理论.
历史发展到清代,洪秀全为了推行其所谓「天父」之教掀起反孔.又到1919年五四运动,在打倒帝国主义与军阀,提倡新文化的同时,又提出打倒孔家店,把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与孔子,都列为人民的敌人.再在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四人帮亦有「批林批孔」出现.
上列的反孔,是把孔子作为历史的罪人,把儒学变成中国灾难的文化根源.但历史发展的结果,孔子并没有倒下,到今天,儒学与孔子,又成为世人所景仰的伟大思想家.孔子的塑像,在世界各地矗立,儒家的学说重新受到世人所重视.
三、甚麼是廿一世纪人类发展的钥匙
在今天有学者提出要孔子从圣坛上走下来,这不足为怪,因为自孔子在生时已是如此,问题在於正确理解儒学,是否正确理解历史上反孔及歪曲儒学的各种真实情况.
英国剑桥大学伟大的历史家李若瑟说:「最可惜的是近100年间中国人抛弃了自己宝贵的传统,这是我百思莫解的.……中国人需要整理和继承自己的那伟大的文化遗产,因为它极可能是廿一世纪人类依赖生存及发展的钥匙……《诗经》说,伐柯伐柯,其则不远……」(原意说,用斧削制斧柄,样式已在你手上.)我们今天正在崛起时,是需要好好重新研究和认真整理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於儒学,分清历史上封建王朝及文人对儒学的种种见解,明辨是非.这不只是中国人自己的历史责任,因为研究儒学与孔子,它亦成为世界学者们的光荣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