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原创)(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周礼·地官司徒》中称:西周王朝以六项保安蕃息的政策护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
更新时间: 2025-09-01 13:47:03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原创)(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周礼·地官司徒》中称:西周王朝以六项保安蕃息的政策护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汉文帝时,“赐天下孤寡布帛絮”。汉武帝时,“遣渴者存问至赐,鳏寡孤独帛人二匹,絮三斤。”(注:《西汉会要》卷48“民政三”。)

儒家鼻祖孔子倡导的“仁”,内涵丰富,在不同的场合可以有多种解释,但“爱人”是“仁”的基本出发点。以此为基础,孔子主张“养民也惠”。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仁”说,把“仁”和“义”当作基本的政治范畴和道德规范,并因而把施行仁政提到极端重要的地位,认为“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注:《孟子·离娄上》。)

公元一世纪,佛教传入中国。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教逐渐由宫廷流布民间。……佛教因果报应说产生的道德约束力,不但对现世、还对来世发生作用。在这种道德说教的影响下,上至统治阶层,下及普通百姓,害怕来世投胎为畜牲受苦受难,因而产生怵惕之心,不断警省,去恶从善。……慈悲精神是佛教教义的核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佛教道德是以利他平等为旨趣的。这种利他主义道德观,在佛教中称为慈悲。

道教思想中也不乏劝善去恶的嘉言,如《老子》一书中就有“施恩布德,世代荣昌”、“人行善恶,各有罪福,如影之随形,呼之应声”等。而道教劝人之言的深入民间,则得益于善书的广泛流传。

----摘编自王卫平《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慈善事业发展的思想基础?(12分)

蓝海回答:
  (12分)①西周以来的民本主义思想;②儒家仁义学说;③佛教的慈悲观念与因果报应说;④民间善书所宣扬的道教思想;⑤宋代以后,儒、佛、道三教出现合流趋势,尤其在道德伦理方面,佛、道二教...
最新更新
优秀历史推荐
热门历史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