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建立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基本内容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一)各国货币比价的挂钩.
即汇率的规定与调整原则,主要规定如下:
1.美元与黄金挂钩.即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价,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这样,美元居于等同黄金的地位,其他国家的货币则不能兑换黄金.为使黄金官价不受自由市场金价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维持这一黄金官价.
2.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政府规定各自货币的含金量,通过含金量的比例确定同美元的汇率.会员国也可以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而只规定同美元的汇率.例如1946年,l英镑的含金量为3.58134克纯金,1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纳金,则英镑与美元的含金量(黄金平价)之比为:1英镑=3.58134/0.888671=4.03美元,这便是法定汇率.
3.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规定,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法定汇率上下各1%的幅度内波动.若市场汇率超过法定汇率1%的波动幅度,各国政府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于预,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汇率制度被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若会员国法定汇率的变动超过10%,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1971年12月,这种即期汇率变动的幅度扩大为上下2.25%的范围,而决定“平价”的标准,亦由黄金改为特别提款权.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1.制度自身的缺陷.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制度本身存在着不可解脱的矛盾.在这种制度下,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发挥着世界货币的职能.
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而美元币值稳定,不仅要求美国有足够的黄金储备,而且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必须保持顺差,从而使黄金不断流入美国而增加其黄金储备.否则,人们在国际支付中就不愿接受美元.
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但随着美国逆差的增大,美元的黄金保证又会不断减少,美元又将不断贬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美元短缺到美元泛滥,是这种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