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古代汉语除专有名词外一般名词都可以作状语.名词充任状语是古代汉语名词的基本语法功能之一,也是古代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点.从古代汉语的实际出发,把名词作状语视作词类活用,不妥.
名词作状语一、表示比喻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公怒曰:“彭生敢见!”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惧,坠于车,伤足,丧屦.(《左传庄公八年》)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秦闻公子死,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初置东郡.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史记魏公子列传》)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汉书李广苏建传》)注意:这种比喻,修辞意味浓厚.说明主语像什么,可以翻译为“像……一样”.拿用作状语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来描绘动词所表示的行动的方式或状态.“狐鸣呼”,要与主谓结构区分开来.这在成语当中有保留,如“狼吞虎咽”、“土崩瓦解”.
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彼秦者,……虏使其民.《战国策赵策》)(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孟子万章下》)(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注意:说明宾语像什么,可以翻译为“像对待……一样”.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当作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对待.这类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基本没有保留.
三、表示处所或方位(舜勤于民事而野死.《国语鲁语》)()童子隅坐而执烛.《礼记檀弓下》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孟子梁惠王上》()()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君王宜郊迎.《史记陆贾列传》)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工具(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战国策秦策》)()失期,法皆斩.《史记陈涉世家》(秦王车裂商君以徇.《史记商君列传》)(群臣后应者,臣请剑斩之.《汉书霍光传》)注意:在成语中有保留,“势不两立”、“义不容辞”、“车载斗量”.
五、古代汉语时间名词作状语(一)表示时间修饰.这一点,古今汉语相同.(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左传隐公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