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所示,小明用光具座(0-100cm)、蜡烛、三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①我们需要让烛焰、凸透镜甲、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
②此凸透镜甲的焦距是15cm,当烛焰在图一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要使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时,在不改变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可将烛焰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同时将光屏向___(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③小明查资料发现物体距离凸透镜足够远时(大于10倍焦距),所成的像与透镜间的距离就近似等于凸透镜的焦距.他想用这种方法利用图1中的蜡烛和光具座来测量凸透镜乙的焦距(焦距大约为5cm左右).他应该把蜡烛放在___cm处,光屏放在___cm处,然后调节___,使光屏上的像最小最清晰.此时凸透镜和___的距离就是凸透镜乙的焦距.
④小明用凸透镜丙结合上述器材又做了一个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像距v/cm | 35 | 26 | 22 | 20 | 18 | 17 | 16 | 15 |
A.光屏上第一次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位置在44~46cm刻线之间
C.光屏上第二次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b位置在19~21cm刻线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