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1)上片描写用的是一种什么方法?目的是什么?2)“那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古诗鉴赏
更新时间: 2025-08-30 02:26:20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1)上片描写用的是一种什么方法?目的是什么?2)“那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古诗鉴赏

毛声镛回答:
  反衬(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   目的是极力渲染元宵佳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   词中在“灯火阑珊”的“那人”,不用说是一个青春妙龄的少女,她在词的最后才于模糊的昏暗之处露了一下脸.然而读者感觉得出,这是一个聪明活泼而又有几分淘气的女孩子.等她的人在明处,她在暗处,也许她早就发现他了,但她却不急着与他相见,先考验一下他的耐心,先看看他着急的样子,然后悄然无声地跟在他后头,等到他快要崩溃的时候才给他一份意外的惊喜.   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的感觉.
最新更新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