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讨厌这样的问答题,大学期间作了很多,不过也很愿意帮助你(因为是摘抄的,具体答题时还要再灵活疏通一下,这是我的一点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创新.丢掉了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也就停滞了,实质上也就是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因此,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内在地包含着理论创新的要求.
对于面向21世纪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来说,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要持这样的科学态度,即在坚持的前提下更要强调发展,强调理论创新.这既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又是实现21世纪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向我们发出的召唤.我们认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要不负使命,需要再来一次思想解放.我们所说的解放思想是同实事求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2页)跨入21世纪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加快推进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强大的基础,也要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重视总结实践经验、重视探索新的实践,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也是实现理论创新的正确途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实践,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也是实践.所谓理论创新也就是认识深化和飞跃的成果.这自然离不开实践,离不开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正因为如此,我们党的三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以及探索新的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阶段即毛泽东思想,就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的总结.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理论就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在80年代中期多次同外宾谈到我们建党和建国以来的历史.他说,“我为什么要讲这个历史?因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的财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4—235页)前已述及,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是对我们党近80年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二十多年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从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对于保证21世纪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立足当代,面向未来;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和高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所遇到的重大问题,是靳辉明教授一贯坚持的治学方向和原则.要结合新的实际和新的实践,总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和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