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丽日照窗纱,灼灼丹葩映晓霞.——明代学者严易《端午日积雨初晴红蕉始放》
明·严易《端午日积雨初晴红蕉始放》.灼灼(zhuó茁):形容明亮.丹葩(pā啪):红花.这两句大意是:明丽的红日照在窗纱上,一朵朵红花映着红色的朝霞,格外鲜艳夺目.清晨,红日初升,彩霞满天.一朵朵嫣红的美人蕉在丽日晓霞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艳.红日、红霞、红花互相映衬,炫人眼目.这种映衬、烘托的艺术手法,突出了美人蕉的鲜明红艳,美丽可爱.可用以描绘红蕉,其艺术手法可资借鉴.
叶满丛深殷似火,不唯烧眼更烧心.——唐代诗人李绅《红蕉花》美人蕉名言
见李绅《红蕉花》.红蕉:即美人蕉,多生温、热带,形似芭蕉而矮小,叶数层,中心抽条,条端四季开花,花色红艳.殷:深红色.这两句大意是:在层层绿叶丛中,挺立着一朵朵殷红的红蕉,那红艳艳的花色不仅令人灼目,连心都感觉到发烧.两句用通感手法写红蕉花,出语奇警.殷红是视觉,由殷红联想到“火”,火能烧人,“烧”是触觉,这就把视觉、触觉沟通起来了.花红得灼人,其花色的红艳绚丽可想而知.此句写红蕉及其它红花可参考,同时也是讲“通感”的最好例句.
弱植不自持,芳根为谁好?虽非九秋干,丹心中自保.——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红蕉》
宋·朱熹《红蕉》.植:立.芳根:美人蕉有肉质块状茎,茎节上散生着须根.九秋干:经历寒秋的枝干.丹心:红心,指红蕉的花.这几句大意是:亭亭而立像柔弱不能自持的样子,你的根状芳茎为谁那样娇好?虽没有耐寒历秋的枝干,一颗正直的红心却能永远自保.这首诗不像其它写美人蕉的诗那样正面描写它的美丽,相反地写它体质瘦弱,没有历秋耐寒的才具.诗人集中写了红蕉的神韵:它有美丽的芳根,又在中心开花,它无意向人们炫耀自己的美貌,却善于保持正直的红心,既表选了诗人的哲理观念,也赞颂了某种高尚的人格.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红蕉》
唐·柳宗元《红蕉》.晚英:指晚开的红蕉花.穷节:深秋季节.绿润:指绿色的长椭圆形的叶片.朱光:指红蕉花朱红色的光泽.兹:这.窈窕:美好的样子.凌:压倒.这几句大意是:正值深秋季节,红蕉花最后开放,在绿润的叶片丛中,蕴含着一团朱光,以这般纯正的太阳的光泽和窈窕的美姿,压倒惊红骇绿的严秋清霜.红蕉又称美人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根呈茎块状,叶绿色(或红褐色),长椭圆形,花簇生茎顶,呈鲜红、橘红、紫红诸色,也有深黄、乳白色的.四季开花,秋季居多,花娇叶翠,艳如美人,可供观赏.柳宗元的诗不但描写了红蕉花的美姿,还写了它不屑与百花争妍,独于深秋季节凌霜开放的正气与节操,把咏物、抒情、写志和谐地统一起来,在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又使人获得启迪.
带雨红妆湿,迎风翠袖翻.欲知心不卷,迟暮独无言.——明朝官员,诗人皇甫汸《题美人蕉》
明·皇甫汸《题美人蕉》.红妆:指簇生于茎顶,深红艳丽的花朵.翠袖:指翠绿色大如蒲扇互生的美人蕉的叶子.心不卷:花瓣不收拢,总那样开着.迟暮:明指傍晚时刻,暗寓美人迟暮之意.这几句大意是:带雨的花儿像美人被打湿的红衫,迎风的叶子如美人的翠袖飘舞翩翩.想问她美好的心儿为何总不收卷,原来是美人迟暮而幽怨无言.诗句用拟人的手法把美人蕉当作一个红妆翠袖的丽人来描写,将美人蕉的形状、姿色、种韵、心态都活灵活现地描摹了出来.可用于写美人蕉或其它艳丽如美人的花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