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一加一定理急!1+1=2.为什么?】
更新时间: 2025-08-28 08:56:05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一加一定理急!

1+1=2.为什么?

黄昱珅回答:
  1、2都只是符号,都只是人定的,所以1+1=2只是一个表达式罢了,如果当初人们把“3”定义为“1”,“4”定义为“2”,那么我们现在就没有1+1=2了,而是3+3=4.   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爵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於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Chen'sTheorem)“任何充份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1+2”的形式.   所谓的1+1、1+2等等都是一个形式,他的意思:偶数可表示为s个质数的乘积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t”),是不是指我们现在一直在说的“1+1=2”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s个质数的乘积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t”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Brun)证明了“9+9”.   1924年,德国的拉特马赫(Rademacher)证明了“7+7”.   1932年,英国的埃斯特曼(Estermann)证明了“6+6”.   1937年,意大利的蕾西(Ricei)先后证明了“5+7”,“4+9”,“3+15”和“2+366”.   1938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5+5”.   1940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Byxwrao)证明了“4+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证明了“1+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3+4”.   1957年,中国的王元先后证明了“3+3”和“2+3”.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BapoaH)证明了“1+5”,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4”.   1965年,苏联的布赫夕太勃(Byxwrao)和小维诺格拉多夫(BHHopappB),及意大利的朋比利(Bombieri)证明了“1+3”.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1+2”.   都只是人定的   比如说.ABCD为什么不是DCBA呢?因为已经规定了顺序了.   1234也一样.   印度人发明出这些数字的时候,   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   如果当时阿拉伯人是改变了原本印度人的顺序为1345267   那么现在我们学习的都是1345267   可能当时的顺序就不是这样的.有可能样阿拉伯人想搞搞创新.把数字顺序调换了.(自己的想法)头都晕了..
最新更新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