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芽酵母的生活史如图1所示,其野生型基因发生突变后,表现为突变型(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该突变型酵母(单倍体)中有少量又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请分析回答:
A | B | ||
U | 终止 | 亮氨酸 | G |
C | 谷氨酸氨 | 亮氨酸 | G |
A | 大冬酸铵 | 异亮氨酸 | C |
G | 谷酸铵 | 氨酸 | A |
(2)依据图2和表1分析,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相应蛋白质的合成___,进而使其功能缺失.
(3)研究者提出两种假设来解释突变型酵母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的原因.
①假设一: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___性.
②假设二:a基因未发生突变,编码能携带谷氨酰胺的tRNA的基因B突变为b基因(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a基因表达过程中,b基因的表达产物携带的氨基酸为___,识别的密码子为___,使a基因指导合成出完整的、有功能的蛋白质.
(4)为检验以上假设是否成立,研究者将回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进行杂交,获取二倍体个体(F1),培养F1,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检测并统计这些单倍体的表现型.
①若F1的单倍体子代表现型为___,则支持假设一.1
②若F1的单倍体子代野生型与突变型比例为3:1,则支持假设二,F1的单倍体子代中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是___,来源于一个F1细胞的四个单倍体子代酵母细胞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