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名人被母亲鼓励成功的事迹
更新时间: 2025-08-31 06:54:38
1人问答
问题描述:

名人被母亲鼓励成功的事迹

田惠回答:
  钱学森之母:让儿子成为忠诚于祖国的人   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从小天资聪颖,悟性极高,3岁时就能背诵百首唐诗、宋词.钱学森的母亲章兰娟性格开朗、热情,心地善良,而且计算能力与记忆力极强,具有很高的数学天赋.应该说,钱学森的超人天赋有来自他母亲的遗传.   章兰娟在钱学森很小的时候,就让其置身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中.钱学森最爱听母亲给他讲岳飞精忠报国、陆游仗剑去国、杜甫忧国忧民、诸葛亮忠于汉业,为辅佐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故事.每当听到这些故事时,钱学森是那么认真、投入,稚气的脸庞上充满了对古人的崇敬.他们的高风亮节在幼小的钱学森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长期浸润在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钱学森的心底滋生了对民族灿烂文明的崇敬和热爱之情,同时也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深厚的民族自豪感.   193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钱学森赴美学习,他渴望以自己的知识来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现状.临行时,家人特意为他买了《老子》、《庄子》、《墨子》、《孟子》以及《论语》、《纲鉴易知录》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母亲嘱咐他:“熟读这些书籍,可以对祖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摸到一些头绪.”母亲和父亲一样,还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特性和人生观,都具体体现在它的历史中.因此,精读史学的人,往往是对祖国感情最深厚、最忠诚于祖国的人.”父母的勉励,给钱学森极大的力量支撑.   在美国的日子里,钱学森学习起来游刃有余,但生活上他有些不习惯,特别是某些美国人瞧不起中国人的傲慢态度令他生气.一次,一个美国学生当着钱学森的面耻笑中国人抽鸦片、裹脚,钱学森立刻向他挑战:“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比你们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周围的美国学生听了这话后,都伸了伸舌头,再也不敢小看中国人了.钱学森怀着一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只用一年时间就拿下了飞机机械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   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的办学宗旨,各专业学科的学生都要在学期内到对口的工厂、科研部门实习.钱学森本来应该去飞机制造厂实习.可是,他没有想到,美国的飞机制造厂只准许美国学生去实习,不接纳外国学生.这种民族歧视是钱学森在美国遭受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但是,挫折和困难并没有动摇他为祖国强盛而发愤学习的决心.既然学习航空工程走不通,他决定改学航空理论,并大胆地毛遂自荐,投奔到加州理工学院任教的世界航空理论权威冯·卡门教授门下.不久,钱学森在导师的培养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虽然美国方面为钱学森提供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但身在美国的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始终没有忘记报效祖国的愿望.远在国内的母亲每次在给钱学森写信时,都提醒他早日回国.钱学森始终把母亲的教诲牢记在心头.多年后,钱学森几经辗转,终于回到了祖国,投身于“两弹一星”的研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丁玲之母: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   丁玲的母亲蒋胜眉在常德女子师范和长沙稻田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了两年书后,回到常德女子小学担任学监.刚毅、自强的蒋胜眉对女儿从不娇宠溺爱.她十分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亲自教女儿读《古文观止》、《论语》、《孟子》.在母亲的影响下,丁玲从小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1918年夏,14岁的丁玲以优异成绩从小学毕业.暑假中,母亲送她到桃源县报考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那时,学校要学生缴纳保证金,母亲没钱,留下一枚金戒指,托女管理员变卖.那位女管理员将戒指卖了后,把交保证金余下的两元多钱交给丁玲,说:“你妈妈生活很艰苦,这钱可不能乱花.”丁玲拿着钱,想着这些年来母女俩的艰苦生活,眼眶都红了.她小心地把钱放在小木箱里,用换洗衣服压着,一直没舍得花,到寒假回常德时才用了几角钱做路费.   正当学期快结束时,“五四”运动爆发了.同学们上街游行,丁玲也投入了这场斗争.她从小受母亲的思想影响,带头把发辫剪了.学生会还办了贫民夜校,向附近贫苦妇女宣传反帝反封建,给她们上识字课.丁玲在夜校教珠算,因为她年龄最小,学生们都管她叫“崽崽先生”.   暑假回到家,舅妈一看见她剪了发,冷冷地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丁玲不客气地回答:“既然不可毁伤,人的耳朵为何要穿眼,你的脚为什么要变得像个粽子?你那是束缚,我这是解放.”   丁玲高兴地向母亲讲述学校的各种新鲜事.母亲看见女儿在思想上、功课上都有进步,也非常欣慰.母亲告诉女儿,在“五四”运动中,她领着学生游行、喊口号,也参加各种活动,并且已经辞去省立女子高小管理员职位,专办妇女俭德会附属小学.眼下她除了继续办俭德女子小学以外,又在东门外为贫苦女孩办了一个小小的“工读互助团”,学生可以不交学费学文化,还可以得到点工钱帮补家庭.母亲受向警予寄来的书信文章的激励,常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积极参加社会工作.丁玲看见母亲虽已四十多岁,却仍然热情洋溢,精神饱满,公而忘私,向往未来,也感到高兴、放心.   暑假过后,丁玲向母亲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转学到长沙周南女子中学去.这所女子中学是湖南有名的学校,向警予、蔡畅都是这个学校出来的.“五四”运动期间这所学校也很活跃.母亲始终是信任和支持女儿的,只是这所学校是私立的,要学费、膳宿费、书籍纸张费,这在母亲微薄的薪金中自然是笔不小的支出.但是母亲考虑女儿的前途,仍然答应了女儿的要求,并亲自送女儿去长沙.丁玲在周南读完二年级,因不堪校长阻碍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又转学到岳云中学.   1922年春节,丁玲应王剑虹之约准备去陈独秀、李达等创办的上海平民女校学习,舅舅出面粗暴干涉,他要求丁玲再过半年毕业后与表哥结婚.母亲却支持女儿,她认为孩子求知识,找出路,要学最切实的学问,是正确的.为此,家庭内闹了一场纠纷.最终,丁玲摆脱了包办婚约和其他纠缠,放弃了即将拿到手的毕业文凭,于1922年春天来到上海,在这里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她把名字改为冰之,废姓以蔑视传统意识.   1923年暑假,丁玲在上海见到向警予.向警予同丁玲谈起她母亲时说:“你母亲是一个非凡的人,是一个有理想、有毅力的妇女.她非常困苦,为环境所固,不容易有大的作为,她是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你身上的.”向警予的这一番话,深深地打动了丁玲的心,始终激励着她奋发向上.   廖承志之母:画品铸就人品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女士是一位受人敬仰的杰出女性.毛泽东曾高度赞誉她“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她曾是孙中山的战友,又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朋友,在协助丈夫廖仲恺斗争多年后,还鼓励廖承志、廖梦醒都投身到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她自己奋斗的一生也成为妇女解放运动中的光辉典范.   何香凝,1878年6月出身于香港富商之家.1902年,23岁的她为寻找救国真理,继丈夫之后到日本留学.何香凝早年曾学习传统中国画,1908年入东京木乡女子美术学校学习彩画、临画、写生等课程,同时向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学习画狮、虎等动物画.1910年何香凝从日本归国后辗转于港、穗、沪及日本之间,为
最新更新
保卡通(baokato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保卡通 baokatong.com 版权所有